中国矿业信息网
内蒙古矿业协会
服务热线 18748063792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矿业知识

矿产、矿产资源基础知识2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5日 浏览次数:4973字体:【  关闭 来源:选矿技术网 分享:

常用优质宝石有哪几种?它们有何特点?


钻石也叫金刚钻。未经琢磨之原石叫金刚石,它是最贵重的宝石。化学成分是纯碳,为等轴晶系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立方体等结晶,晶面常成“类球形”弯曲。颜色以无色、黄、蓝等各种淡色为多见,深色者少见。硬度10,为最硬的物质。因具高折光率和色散特别强,故显强金刚光泽和灿烂闪光。金刚钻在X光下透明,这点可以与仿造制品区别。金刚钻以无色透明中带一点蓝者被称作“水火”色却是佳品。而深蓝、深黑、深黄者分别成为“蓝钻”、“黑钻”、“金钻”,均属上品。同一矿区产的钻石常有固定之色素,故经验的人常能认出其产地。金刚石一般被加工成“正圆形”(称圆石)、“长方形”以及少数呈“正方形”、“榄尖形”、“三角形”、“椭圆形”、“心形”、“梨形”、“杏形”等形状的钻石。这是一种很复杂的专门技能,要按原石形状、裂隙特点,结合光学知识来反复研究,由专门加工技师进行琢磨,成为由若干个多棱的反光面组成的宝石。一般这种反光棱面愈多,宝石愈觉光芒夺目,这就是所谓钻的“造工”(或叫“批工”)。金刚石除砂矿外,原生矿床只有一种,就是金伯利岩火山颈或岩脉。金伯利岩也叫角砾云母橄榄岩,分布于地台区,受区域性深断裂控制,常成为岩筒或岩脉出现。与金刚石共生者有特殊“指示矿物”,如血红色镁铝榴石、树脂黑色镁钛铁矿、翠绿色铬透辉石等。这种原生矿床是残(坡)积砂矿、冲积砂矿、冰碛砂矿(冰水沉积)以至湖(海)底砂矿中金刚石的来源。


红宝石红色透明的刚玉晶体。化学成分为Al2O3,硬度9,属三方晶系,它可以是一种“星光宝石”,优质者显六道耀眼星光,红色是因含Cr3+离子所致,色大红者最佳。著名品种有“鸽血红”红宝石,“石榴籽”红宝石,前者比金刚石还贵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颗红宝石重167克拉。因产量稀少,二克拉以上极很珍贵。红宝石主要产地是缅甸,产于太古代结晶片岩或结晶灰岩中,为高铝质沉积岩之“变成矿床”。矿化浸染状。与尖晶石共生。在原生矿床的地表及附近河流冲积层中有砂矿存在。原生矿开采困难,很易在开采时把红宝石震坏,砂矿则淘洗后用手选出红宝石。红宝石可以人工制造,我国早在1958年即已正式生产,目前人造的红宝石晶体可长至几十厘米,但人工制品不能用作宝石,只在工业上广泛使用。1960年,用红宝石晶体第一次产生了激光,目前仍为重要激光发生器。此外用作手表轴承等。


蓝宝石蓝色透明者刚玉晶体。蓝色为含二价铁、钛所致,是珍贵宝石之一,优质者亦属“星光宝石”。产量较红宝石多,且大颗粒者较易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蓝宝石重900克拉。蓝宝石颜色要蓝得深浅适中,太浅色发淡,太深色发蓝黑都不理想。要蓝得象雨过天晴的蔚蓝最佳,阳青色(是一种稍带点绿的蔚蓝色)也很好。蓝宝石主要产于硷性岩岩浆矿床或硷性伟晶岩脉晶洞中,砂矿也很重要。人造蓝宝石多半为无色透明的,不能作为宝石,但在工业上有着许多用途。


哪些是硬玉和软玉?


翡翠是一种翡翠绿色的硬玉,硬玉实质上是单斜辉中硷性辉石的一种,化学成分为NaAl(Si2O6),常呈隐晶质致密状,由无数细纤维状微晶交织而成,珍珠或玻璃光泽,硬度6—7,难溶,化学性稳定,透明或微透明,翠绿、苹果绿到白、红都有。其实“红色为翡,绿色为翠”,故翡翠不应该认为一定是绿色,但“翡玉较少,且价格远不如“翠玉”,故逐渐形成了翡翠是绿色的专用词;翡翠的绿色,还可分为葱绿、葡萄绿、秧绿、豆绿、青绿和真正的翡翠绿,其中以翡翠绿最好。由于翡翠色鲜美,光泽喜人,透明晶莹,硬而不脆,不易损坏,为许多别的玉类宝石如松石、猫眼石等所不及,故非常受国际市场欢迎,优质者价极昂贵。它主要产于缅甸克钦邦密支那西南的孟拱一带,故亦称缅玉。


软玉即缅玉,是一种交织成毡状的阳起石或透闪石纤维状微晶集合体,阳起石的成分为Ca2(Mg,Fe)5〔Si4O11〕2(HO)2,而透闪石为Ca2Mg5〔Si4O11〕2(OH)2,阳起石颜色较深,一般由墨绿到苹果绿色,而透闪石色较浅,常由乳白到苹果绿,亦偶有墨绿色,透明或半透明,硬度5.5—6,质坚韧而不易压碎,但易熔。琢磨后显灿烂的腊状光泽,具透明晶莹感。深绿色者亦是“玉中珍品”,与翡翠很难凭肉眼区别。软玉主要产于接触变质带及浅变质岩带的绿片岩相中,亦可由基性火成岩蚀变或变质而来。我国许多古玉主要都属软玉范畴,例如我国自古著称的,新疆于阗的玉龙哈什、哈拉哈什两河上游昆仑山脉的黑山山峰(原生矿)及山麓(坡积矿)所产之“于阗玉”、“羊脂玉”及陕西“蓝田玉”等名玉,都属于软玉。


印章石有哪几种?


浙江青田石雕历史悠久,与天津彩玉雕、湖北松石雕等共负盛誉于国际市场。青田石是一种叶腊石族矿物,化学成分Al2〔Si4O10〕(HO)2,呈致密块状,硬度2—3,腊状光泽,具滑感,颜色有红、白、灰、黄、苹果绿各色。按其色泽的不同,结构的粗细及石纹的变化而分别名之为“青田冻”、“灯明石”、“鱼腊冻”、“松花冻”、“风门青”、“风门蓝”、“松皮冻”、“紫檀冻”等名称。其它如福建的寿山石(又名冻石、塔石),广东的“广绿石”,辽宁的“林西石”以及浙江的“晶化石”(又名鸡血石),都是此类物质。其矿床主要为酸性火山岩经中、低温热液蚀变而成。上述品种都常用以印章或制各种工艺品。


什么是雨花石?


雨花石南京雨花台及江苏六合八百里桥,发育着一层第四纪更新世早期河流沉积的砾石层,地史学中称为“雨花台砾石层”。在南京雨花台厚达数十米,由古长江水系河流沉积而成。砾石一般分选良好,浑圆度极高,大小约2——5厘米。成分为下伏白垩系、侏罗系或第三系的各种砂岩、石英岩、硅质灰岩、火山岩、变质岩以及蛋白石、石髓、玛瑙等。雨花石即指这些蛋白石玛瑙、石髓的圆砾,因其浑圆度很高,色彩或花纹美丽,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什么是克拉?


克拉是宝石的重量单位。一克拉现全世界统一定为200毫克,即1/5克。克拉这个名词,原是希腊文,意思是地中海边生长的一种刺槐的果实。这种果实个个一样重,因此,古时被用来作为宝石的重量单位。过去,克拉的重量不统一,有些国家以210毫克为一克拉,有些又以180毫克为一克拉。1877年英、法、荷等国商定以205毫克为一克拉,到1907年,为配合公制衡量标准,在巴黎公制会议上才最后修订为200毫克。


什么是矿泉水?


凡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气体成分或水温大于25℃的地下水均可称矿泉水。并以此区别于一般地下淡水。

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定义为: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一种矿产资源,是来自地下深处的天然露头或经人工揭露的深层地下水。


它以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或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及一定的温度为特征。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温度等的动态应相对稳定。


它应在保证原水卫生细菌学指标的安全条件下采集和罐装。在不改变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征和主要成分条件下,允许曝气、倾拆、过滤、除去超标而影响感官性能的铁和锰,加入二氧化碳处理外,不得进行其它任何处理。国家标准中规定了某些元素和组分的限量指标;规定了污染物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什么是成矿带?


成矿带的含义与成矿区相同。即在地质构造,地质发展历史以及在成矿作用上具有共性的地区,多呈狭长的带状分布。成矿带的范围一般与一、二级构造单元或构造体系一致,如环太平洋成矿带、特提斯成矿带等。有的是以地槽区或褶皱带作为划分成矿带的单位,如我国内蒙海西成矿带,长江中下游中生代成矿带。国外如乌拉尔成矿带,安第斯成矿带等。范围较小的或次一级的成矿带称为成矿亚带,如祁连山成矿带中的南祁连成矿亚带。


什么是矿床评价?


矿床评价是矿产普查和勘探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了确定矿床的工业利用价值而进行的地质与技术经济的综合分析工作。一个矿床从发现到勘探,直至矿山建成投产,都是对其不断深入认识和评价的过程。由于各阶段对矿床的研究程度及获得资料的完备程度不同、因而评价结论的可靠程度和成果的用途也不同。据此,一般可分矿床远景评价、工业评价等。决定矿床工业价值的主要因素有矿床规模、矿产质量、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以及矿区的自然经济情况和国家的需要等。


什么是矿产储量?


矿产储量简称储量,矿山部门常称“矿量”,一般即指矿产的蕴藏量。矿产储量需按一定的工业指标要求与储量分类规定计算。在实际工作中,矿产储量的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重量(吨、公斤、克拉)计,少数以体积(立方米)计。矿产储量是矿产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是矿山企业投资建矿的重要依据。


什么是矿产资源?


地质学的观点认为: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是指赋存于地下或地表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具有现实或潜在经济价值的天然富集物。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规定,“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这两个定义是一致的。其内涵为:矿产资源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是天然产出于地表或地壳中的原生富集物;产出形式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既包括已经发现的对其数量、质量和空间位置等特征已取得一定认识的矿产,也包括经预测或推断可能存在的矿物质;既包括当前开发并具有经济价值的矿产,也包括将来可能开发并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

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列出了我国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分类细目,共有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四类168种,其中地下水具有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双重性质。


矿产资源是赋存于地壳内部或表面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地质作用产物。它既包括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发利用的物质,又包括在未来的条件下具有潜在价值的物质。矿产资源与生物资源的区别是其再生的速度很慢或不能再生,因而珍惜和保护矿产资源更为重要。


什么是储量分类分级?


储量级别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统一区分和衡量矿产储量精度(或可靠程度)与技术经济可利用性的标准。储量类型与级别划分的目的,是便于国家与矿山企业正确掌握矿产资源,统一矿产储量的计算、审批、统计和用途,更加经济合理地做好矿产地质勘探工作。


一般说来,储量按地质控制精度分级,按技术经济可利用性分类。目前大多数国家均统称为储量/资源分类,把地质精度与经济可行均作为储量/资源分类的因素考虑。储量分类最早起于英国,1944年美国矿业局与地质调查局共同提出了一个储量分类方案,这个方案经过1976、1980年两次修改,形成了在北美和南美广为流行,世界其他国家均参照的“矿产资源和储量分类原则”。这个原则有两个坐标:横坐标代表地质工作的程度,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由高至低,所取得的储量或资源两被冠以“探明的”、“推测的”、“假定的”、“假象的”形容词;纵坐标代表储量或资源的经济可利用性,随着技术经济可行性的由高到低,所取得的储量或资源被冠以“经济的”、“边际经济的”和“次经济的”形容词。为了区别能从地下体回收的矿产物质与地质圈定的矿物物质,美国这一分级方案又将查明的地下储量分为“储量”和“储量基础”两个概念,前者是可以从地下真正采出的部分,后者是地质圈定的部分,它包含了可采出的储量和由于设计、开采、安全等原因不能采出的部分。按照这一分类体系,矿产资源被分为以下主要类型:储量(探明的、经济的)、推测储量(推测的、经济的)、边界储量(探明的、边际经济的)、推测边际储量(推测的、边际经济的);探明的次经济资源量、推测的次经济资源量、假定的资源量、假想的资源量。


1979年,联合国提出了一个储量资源分类方案。1996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提出了“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量分类国际框架。这是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评价固体矿产矿床而建立一种广泛的和国际通用的分类系统所作的最新尝试。同美国1980年的分类方案相比,这个方案用三个坐标轴而不是两个坐标轴来框定储量/资源的类型。第一个是地质轴,表明地质工作阶段,由深而浅为详细勘探、一般勘探、普查、踏勘。第二个为可行性轴,由深而浅为可行性研究/采矿报告、预可行性研究、地质研究。第三个轴为经济轴,由深而浅为经济的、潜在经济的、内蕴经济的。按照这一体系,可将储量/资源框定为10个类型:证实矿产储量、概略矿产储量(两类)、可行性矿产储量、预可行性矿产资源(两类)、确定矿产资源、推定矿产资源、推测矿产资源、踏勘矿产资源。这一分类体系对各国储量资源分类体系之间的转换与接轨具有重要意义。1960年制定的苏联矿产储量分类规范中,除从经济的角度,将矿产储量分为平衡表内与平衡表外两类外,勘探和研究的程度将矿产储量分为详细探明和详细研究(A、B、C1)的储量,初步评价的储量(C2)和预测储量三类。我国建国初期,暂时采用了苏联的储量级别。1959年,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它将固体矿储量分为四类(开采储量、设计储量、远景储量、地质储量)五级(A1、A2、B、C1、C2)。其中开采储量一般为A1级,设计储量一般为A2、B、C1级,远景储量即为C2级。在一段时期内,这一储量分级对我国地质工作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已不能适应我国地质勘探和矿山生产建设的实际需要。1964年后,有关部门曾对上述储量分级进行了多次修订。例如,冶金部在1965年颁发和实行了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的两级储量划分办法;煤炭部将煤矿储量分为普查、详查、精查三级;在1968年以后的全国矿产储量表中,统一按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两级划分方案进行储量统计等等。到1977年,又由原国家地质总局和冶金部共同制定了《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先在地质总局所属单位试行);由原国家地质总局、建材总局及石油化工部共同制定了《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上述两个规范,根据对矿体不同部分的研究或控制程度及相应的工业用途,将固体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储量,分为A、B、C、D四级,并对各级储量的条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同国际接轨的储量/资源分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