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信息网
内蒙古矿业协会
服务热线 18748063792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 地勘技术

装备支撑地质调查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3日 浏览次数:10024字体:【  来源:中国矿业信息网 分享:

地质调查装备支撑地质调查转型升级


(一)地质调查研究对象和服务方向的转变,给装备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新时代地质调查服务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服务单一门类矿产资源调查向服务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多门类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转变。新时代地质调查研究对象发生了根本转型,从矿产资源调查转型为山水林田湖草多种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从传统地质科学理论向地球系统科学理论转变。地质调查装备也将相应地进行转型。应瞄准部、局新定位,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实现装备建设向支撑服务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转变。在原有体系基础上加强对生态、大气、河流、土壤等环境调查设备的配置,增强适应地球系统科学的装备能力建设。围绕深地、深海等重点实验室系统化配置。增强野外调查、监测、取样、实验测试全流程设备能力建设。


(二)支撑地质调查工作方式专项升级,装备建设向系统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升级,从传统野外工作升级成智能化、网络化的地质工作,地质装备也从地质锤、罗盘等传统地质装备向现代地质装备升级。地质装备建设将逐步实现地质调查数据采集技术装备系统化,地质样品测试分析及地质数据处理技术装备智能化,地质信息服务技术装备网络化,建立完善的“海、陆、空、深”立体化地质技术装备体系,整体提升地质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提高地质调查的技术装备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地质调查效率和精度。


(三)加强地质调查成果信息化装备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管理的决策部署


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要求地质调查成果加强信息化表达,形成整装性调查成果,形成林草湿资源系统性评价结果和生态功能建议,为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及综合治理提供支撑服务。针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地质调查装备建设应在地质云的基础上,建设统一的自然资源数据平台,融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社会企业等各方数据,整合形成资源调查评价信息共享平台,统一信息获取、存储、加工、发布和更新机制,最终形成全面、科学、精准的自然资源“一张蓝图”。


建设基于超算平台的“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地质大数据处理与服务支撑平台,实现海量地质数据的高效平台化处理,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和服务,构建多门类自然资源数据库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系统,并建设城市地质信息平台。勇立潮头,充分消化、吸收人工智能领域先进成果,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在地质信息领域中的应用,推动地质调查向“智能化”不断迈进。


(四)基地建设


规划开展水资源调查、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绿色清洁能源等相关实验室建设,在建项目中考虑增加对生态环境实验室条件建设,加强野外现场实验基地能力建设。天津基地规划布局中,建设地热清洁能源利用示范基地,在基地供热制冷应用方面起到引领应用。


顺应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重大转变,完善地质调查装备体系


装备建设应顺应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重大转变,充分吸收和借鉴美国地调局装备发展经验,积极开展需求调研、动态跟踪和情报搜集,在原有装备体系基础上,实现装备体系在应用领域、工作手段、服务对象方面的完善、转变和升级。


地质调查服务方向从以支撑服务矿产资源管理为主向支撑服务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管理转变,对装备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在保持现有装备体系中地探测装备、海洋地质装备和实验测试装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同时,不断拓展对地探测、地质环境装备的应用领域,细化和完善对地探测和地质环境装备对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自然资源管理的支撑能力。加强遥感、便携式钻机、水质检测仪、土壤分析仪等新时代地质调查装备的建设,重点加强航空测量、便携式钻机和同位素测试仪器等环境监测和生态地质装备的建设。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配备Mini-Diver、CTD-Diver等自动监测采集设备及配套传输设备。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配备自动雨量计、测斜仪、裂缝位移计、土压力传感器、孔隙水压力监测仪、土体含水率监测仪、泥石流地声预警仪等监测设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土地质量调查装备建设,重点加强大元素形态分析、有机污染物分析、土壤修复等技术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实现实验测试装备应用领域的完善和转变,由以往侧重于矿产分析、测试向水、土壤、污染物检测领域拓展。


地球系统科学迅速发展,促进了地球科学新思维的形成。对圈层相互作用、地球系统过程和整体行为的研究,对人类活动与地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科学界和公众的关注,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指导理论由传统的地质科学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装备建设应加强以土壤、包气带、含水层为重点的地球关键带的综合调查和监测设备,加强数据基础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能力,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地球科学与生物科学、健康科学、生态科学等其他相关科学日益深度交叉、融合,装备体系的建设应顺应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新态势,不断进行装备体系调整、优化和完善。吸收和借鉴美国地调局装备发展经验,提升现在装备体系在气候变化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生态地质调查、自然灾害监测、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支撑能力。


工作重点


(一)做好地质调查装备发展中长期规划


积极开展地质调查装备发展战略研究,超前规划布局,增强装备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准确把握新时期地质调查发展方向,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坚持体系建设思想,统筹各类地质调查装备发展,加强装备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装备体系结构。


(二)争取发改委重大专项装备配套项目


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的装备配套项目。力争用3年时间补齐短板,完成装备体系优化升级,解决高精尖装备短缺局面。力争用5年时间,促进地质调查装备改革跨越式发展,实现世界一流装备目标。


(三)积极争取财政部能力专项


参照原国家海洋局、原国家测绘局一级预算单位,探讨在预算科目中单列装备经费,用于解决大型、高端装备建设。结合装备建设规划目标,在保证一般技术装备更新换代的前提下,集中财力解决急需装备。


(四)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申报


一是调查与装备研发相辅相成、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地调项目对装备研发能力的培育,加大地调项目对装备研发方向的支持。三是积极推广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申报方面的成功经验。四是发挥自身特长,鼓励直属单位联合具备优势技术的科研单位,精诚合作、共同申报。五是增强关键系统和核心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打造地质调查“大国重器”。□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装备部)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 砥砺奋进立新功 ——2018年地勘行业十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