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 种:铜多金属矿 | 矿 区 位 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
矿 区 面 积:详见资料 | 资 源 /储 量:详见资料 |
矿 权 类 别:详见资料 | 品 位:详见资料 |
地质勘查程度:详见资料 | 项 目 总 额:详见资料 |
融 资 金 额:详见资料 | 股 份 占 比:详见资料 |
证 照 情 况:证照齐全 |
交通便利水电齐全
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南台子邓家沟
铜多金属矿区勘察简略介绍
第一章绪论
1.1 目的与任务
我公司依法取得探矿权后,对勘查区开展初步的探矿地质普查工作,通过探槽、浅井、浅坑、硐探及1:10000地质填图等综合手段,大致查明含矿构造带数量、规模、矿(化)体形态、产状、厚度、品位变化特征,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供设计依据。
1.2 交通及位置
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旗小牛群镇境内,地理坐标:
东经 118°23′00″- 118°31′00″
北纬 42°03′00″- 42°06′00″
面积57.48Km2,矿区位于赤峰市西南60公里,距喀喇沁旗政府所在地锦山镇北30公里,赤峰至朝阳地公路从勘查区南侧通过,测区内有乡村公路相连,交通尚属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1。
1.3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勘查区属中低山地貌,矿区最高峰海拔1695米,最低1300米,相对高差395米,地形南陡北缓,沟谷呈V型,切割较深。山麓北坡、北东坡被第四系覆盖,植被发育。
水系为西辽河流域老哈河支流之半支箭水系上游,每年7-8月雨季水流量较大,水位变化与当地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本区受季风影响,属于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0.419米,每年11月份至次年4月份为冰封期,7-9月份为雨季,年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为-30℃±,冬季寒冷,冻土厚1.7-2米,春秋两季少雨,最大风速13m/s。
经济概况:居民以汉族为主,蒙古族次之,当地为半农半牧地区,耕地较少,农作物以玉米、豆类为主,畜牧以牛羊为主,地方经济滞后,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少部分外出打工,该地区供水、供电条件较好。
1.4 矿权设置情况
勘查区依法取得探矿权证,详情如下:
探矿权证号:T01120080902015232
探矿权人:喀喇沁旗佳睿有色金属贸易有限公司
探矿权人地址:赤峰市喀喇沁旗小牛群镇北山村二组
勘查项目名称:赤峰市喀喇沁旗南台子邓家沟铜多金属矿普查
地理位置: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小牛群镇
图幅号:K50E012018,K50ED12019
勘查面积:57.48km2
有效期限:2009年10月2日至2011年10月30日,此证已报国土资源部延续。
1.5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1965年-1967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在本区开展过正规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八十年代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113队及内蒙古黄金武警四支队对该区金矿开展过普查找矿工作。
第二章 区域地质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大地构造位置
该区位于内蒙古华力西晚期褶皱带东南缘及内蒙古地轴东段交界处,赤峰-开源深大断面南侧,次级构造位于南台子-官地北北东向断裂带内,处于赤峰-铭山、初头朗-铭山两个北东向断裂带之间的次一级断裂构造带内。
2.1.2 区域地质特征
2.1.2.1 地层
2.1.2.1.1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Arjd)中深成变质岩系,岩性以斜长闪片麻岩、片麻岩、混合岩化花岗岩为主,次为大理岩等。主要分布于铭山岩体周边地区,零星分布,出露面积不大。
2.1.2 中生界侏罗系
2.2.1.1 侏罗系中统新民组(J2x)
大面积分布于勘探区及其东部周边广大地区。其下不整合于太古界建平群、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之上,其上与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不整合接触,与晚侏罗世花岗岩呈侵入关系,是本区主要赋矿围岩。本组按其岩石组合可分两部分:上部为灰紫色、灰绿色安山玄武岩夹安山玄武集块岩及少量凝灰质砂岩,下部由安山岩夹安山质集块岩、英安岩、凝灰质粗砂岩、层凝灰岩、砾岩等组成。由上述岩石组合可以看出,本区的新民组主要由中—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正常沉积岩多个韵律构成的火山岩组合。(本区出露含煤层位,与区域含煤岩系的新民组相同)本组厚1248米-2046米。
2.2.1.2 满克头鄂博组(J3m)
分布于探矿区南部的玉皇庙沟、南台子一带,北东及北东东走向,产状:130°-140°∠20°-43°、175°-45°,320°-330°∠15°-33°。构成一不完整的向斜构造。其上与玛尼吐组整合接触,被新近系玄武岩不整合覆盖,其下不整合于太古界建平群、中侏罗统新民组之上,与上寒武统呈断层接触,被晚侏罗世花岗岩侵入。
本组按其火山作用类型、沉积作用、岩石组合,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岩性为灰白色、灰紫色凝灰质火山角砾岩、角砾熔岩夹砂岩、页岩及煤线;下部岩性为灰色砂岩、页岩夹炭质页岩,产瓣鳃类及植物化石,本组厚1567米。
2.2.1.3 玛尼吐组(J3mn)
出露不完整,一般呈小面积断续零星分布于勘查区及其外围。总体呈北东走向,不整合覆盖于太古界建平群及中侏罗统新民组之上,被新近系不整合覆盖,同时被晚期侏罗世花岗岩侵入。
本组岩性为灰白-灰黄色凝灰岩、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夹安山质集块岩,厚184米-1720米。
2.2.1.4 白音高老组(J3b)
小面积出露于勘探区西南部的朝阳地以东地区,北东向展布,北侧与满克头鄂博组断层接触,南侧整合于玛尼吐组之上。南部地层产状自西向东,由60°∠40°变化为320°∠20°,构成一不完整向斜。岩性主要为一套灰紫色、灰白色、浅灰色凝灰质砂岩、页岩夹凝灰质砾岩,中部夹玄武安山岩、凝灰岩,本组厚677米-740米。
2.2.1.6 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
2.2.1.6.1 新近系
仅发育上新统(N2),小面积零星散布于勘探区北部及东南部,不整合覆盖于中生代地层及侏罗纪花岗岩之上,被第四系覆盖。平面形态不规则,由于其产状平缓,往往构成开阔、平坦的高台地貌。岩性为青灰色、暗灰色、深灰色玄武岩夹半胶结砂砾岩、粘土及泥炭,本组最大厚度426米。
2.2.1.6.2 第四系
发育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2.2.1.6.2.1 上更新统(Qp3)
分布于山前坡麓地带,岩性为坡积、坡洪积红色粘土、黄色亚砂土、黄土及杂色砾石层,厚度<20米。
2.2.1.6.2.2 全新统(Qh)
分布于舍路嘎河沿岸及山间沟谷地带,岩性为洪积、冲洪积、冲积砂、砾石夹粘土层及风积砂、砂土,厚度<50米。
2.2.2 岩浆岩
勘探区位于太平洋型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岩区的中亚带南西段南部。区域上燕山旋回深成岩浆侵入活动强烈,侵入岩呈北东向带状展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岩浆的侵入作用集中于侏罗纪,多呈复式岩基或岩株产出,部分呈岩脉产出,区域上称之为铭山岩体。根据岩性特征、分布特点、岩体之间或岩体与地层间接触关系等,将侏罗纪侵入岩分为早侏罗世和晚侏罗世两期,早侏罗世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类,晚侏罗世又分为早中晚三次侵入,早期为二长花岗岩,中期为钾长花岗岩,晚期为各类脉岩。
侏罗纪时期是本区构造-岩浆活动的高峰期,形成了一系列花岗质岩石,伴随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容矿空间以及岩浆侵入所提供的含矿热液和热动力条件,对本区金矿化与富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2.3 构造
探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不地槽褶皱系东南部,温都尔庙—翁牛特加里东地槽褶皱带西段中南部,次级构造单元位于多伦复背斜与喀喇沁断垄的交接地带。区域上小面积或局部出露太古界建平群、寒武系上统和新近系上新统,而大面积广泛分布的是侏罗系中、上统以及燕山期花岗岩。构造演化特点是:中生代在强烈的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导致褶皱及断裂的产生,并伴有大规模火山喷发和岩浆深成活动以及成矿作用,进入新生代则主要表现为差异升降运动,并伴有基性岩浆喷发。
第二节 区域矿产特征
区域矿产主要围绕双尖山、火山机构分布,与燕山晚期第二次侵入的花岗岩成矿关系密切,北东向断裂为矿产富集地段,目前发现的由莲花山金矿、柴胡栏子金矿、石人沟金矿、梨树沟金矿,呈环状分布,梨树沟金矿处于该火山机构南西侧,成矿条件十分有利。
勘查区外围矿床、矿点、矿化点较多,与勘查区相邻的金矿为梨树沟,石人沟金矿床属石英脉型,产于J2x中,矿体走向120°,倾向210°,倾角65°,脉宽0.3-1.2米,Au品位5-15g/t,有呈细脉状,网脉状填充在火山岩裂隙中矿化以黄铜矿、黄铁矿化为主,Cu品位在0.3-7.3%,Au品位0.48-5.40g/t±,Ag 50-350g/t以上。
另一类金、铜矿产于凝灰岩断层破碎带中,破碎带走向330°-350°,SW倾向,倾角68-75°,蚀变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硅化,矿化以孔雀石化、褐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为主,闪锌矿化次之,构造破碎带中有晚期侵入石英脉,有的呈不规则脉状,团块状,断续出现,黄铜矿、黄铁矿、金矿化,有时石英脉两侧伴生有致密块状,单脉的方铅矿、闪锌矿,产状与构造带方向一致。
第三节 矿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1.1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Arjd)中深变质岩系,岩性以斜长角闪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化花岗片麻岩为主,次为大理岩等。
3.1.2侏罗系中统新民组(J2x)上部为灰紫色、灰绿色安山玄武岩夹安山玄武集块岩及少量凝灰质砂岩,下部由安山岩夹安山质集块岩、英安岩、凝灰质粗砂岩、层凝灰岩、砾岩等组成。
3.1.3满克头鄂博组(J3m)
上部岩性为灰白色、灰紫色凝灰质火山角砾岩、角砾熔岩夹砾岩;下部岩性为灰色砂岩、页岩夹炭质页岩,产瓣鳃类及植物化石。
3.1.4玛尼吐组(J3mn)
本组岩性为灰白-灰黄色凝灰岩、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夹安山质集块岩。
3.1.5第四系(Q4)为冲、冲洪积等,沙质黄土,粘土,亚砂土,砂砾石等组成。
3.2 侵入岩
将侏罗纪侵入岩分为早侏罗世和晚侏罗世两期,早侏罗世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类,晚侏罗世分为早中晚三次侵入,早期为二长花岗岩,中期为钾长花岗岩,晚期为各类脉岩。
3.3构造勘查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为赤峰-铭山大断裂,初头朗-铭山北东向断裂两个断裂之间,区内主要显示这两组断裂构造,次级构造也较发育,有走向北东向,北北西向和北西向构造断裂及构造断裂带,北西和北北西向断裂为该区的主要含矿构造,北东向构造为成矿后期断裂构造,属于压扭性断裂构造,对矿体破坏作用不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勘查区面积较大(57.48km2)矿化种类繁多,主要有金、铜、多金属,铁、煤、叶腊石、萤石等,现将主要矿产按现有资料概述如下:
3.1金:南台子北山金矿,产于凝灰角砾岩的构造带中,矿脉呈北东向30°方向延伸,长约30-120米,含金破碎带宽约1.0-1.7米,见有民采的采洞或采坑,该金矿1987年108地质队在此进行过初查,控有探槽。本次勘察采样4件,分析结果一般为Au 0.21-1.66g/t,Ag 28.8-42.2g/t,最高Au 5.59g/t Ag最高251.6g/t从采样成果看,该金矿是有一定前景的,目前分析结果表明金矿分布不太均,有待进一步地质工作,工程控制矿体规模及进一步了解含金变化情况。
勘查区金的矿化点较多;在矿区西侧发现含金细石英脉带,邓家沟金矿,于家营子沟脑金矿,梨树沟大梁顶处的探槽内采样Au 0.05-1.86g/t Ag 5.3-597.4g/t 上述金矿化点均未进行工作,仅仅个别地段采样进行了解。
铜、多金属矿
3.2铜、多金属矿点分布较广,但多集中有矿区中部,即燕山晚期二次侵入的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上,现将各矿(化)体简述如下:
3.2.1 高家营子南山铜矿(旧采坑)
该矿前人呈采铁铜留下几处旧采坑,后有湖南个体老板用平硐进行探采,因地方政府矿归属问题将湖南老板清走至今无人开发,地表留下的采坑多处,平硐180-200米,平硐方向为北西西280°,见矿体宽约1.0-1.5米±,可见矿体长约100米±,矿体采样分析结果:H5 Au 0.09g/t Ag 88.4g/t Cu 7.245%,Pb 0.02% Zn 0.04%,地表采样分析结果H1 Au 0.04g/t Ag 22.0g/t,Cu 0.918%,Pb 0.01%,Zn 0.66%, H2 Au 0.17g/t,Ag 85.80g/t,Cu 0.234%,Pb 0.05%,Zn 0.71%,
3.2.2 窦家北沟铜矿
矿(化)体位于酸性凝灰岩构造破碎带内,呈40°方向延伸,北西倾,倾角40-50°,延伸长大约50米,有一条探槽控制,宽约1.4-1.6米,槽内连续采样分析结果为 Au 2.30g/t Ag 125.6g/t,Cu 0.758%,在该地段进行面积性电法测量,呈现较连续激电异常激化率在2.1-7.6连续长达300-400米,宽50-60米,与地表矿化体较吻合,目前尚未进行深部工程验证。
矿(化)体产于浅灰色酸性凝灰岩构造破碎带内,矿(化)体走向近南北,西倾,倾角45°-50°,矿脉由一个工程控制,宽约0.8米以上,推测延伸长大于50米。槽内连续采样分析结果为Au 0.47g/t,Ag 315.3g/t,Cu 2.555%。
3.2.4 窦家北沟西叉西山铜矿
铜矿(化)体产于构造破碎带内该处孔雀石化普遍,在西侧的探槽工程内孔雀石化遍布,无法测定矿化方位,槽内采取化学样两件分析结果为H3 Au 0.06g/t,Ag 21.2g/t,Cu 0.98%,Pb 0.07%,Zn 0.06%,H4 Au 0.07g/t,Ag 21.1g/t,Cu 0.889%,Pb 0.06%,Zn 0.04%,在该区东侧中间探槽采样H5 Au 0.48g/t,Ag 348.4g/t,Cu 2.846%,Pb 14.20%,Zn 0.54%,矿体产于火山岩的构造带内,矿(化)体宽0.4-1.1米构造边部0.4米的挤压构造带矿化较富集。其0.9米碎裂带处矿化较弱。该地段仅是孔雀石化,尚未见到原生铜矿,但矿化普遍,有一定发展前景。
3.2.5 窦家北沟南侧铜矿
见有走向290°方向的构造破碎带,倾向南西,倾角70°-80°矿化宽0.3-0.8米,延长不清,取化学样分析结果:Au 0.53g/t Ag 303.7g/t Cu 5.213%.
3.2.6 铁沟门铜矿
矿化体产于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的酸性凝灰岩的构造破碎带内,走向南北,西倾,倾角75°,主要孔雀石化,零星可见原生黄铜矿含矿破碎带探槽控制宽1.60米,延伸长大于50米连续采化学分析结果为 Au 0.19g/t,Ag 66.4g/t,Cu 1.556%,其边部见有10-20米宽的褐铁矿化带,分析结果Au 0.15g/t,Ag 10.7g/t,Cu 0.197%.
3.2.7 高家营子前山铜矿
产于酸性凝灰岩的构造带内,有两个小平硐控制矿体,其走向330°,倾向北东,倾角70°,延伸长大于50米,宽0.1-0.5米,连续采样分析结果为Au 0.12g/t,Ag 136.2g/t,Cu 6.99%。
总之,在4.5km2的地段内,构造裂隙铜矿体出露多达十几处,有的据一定规模,在此地段应加大勘查力度,投放地质普查,激电测量,找寻新的具一定规模的铜矿体。
3.3 庙沟贫铁矿
贫铁矿产于辉石闪长岩体内,岩体呈北西方向延伸,出露长约1300米±,宽300-500米,通过地表采样分析TFe 11.73%,Fe3O4 3.41%,从现有资料认为可达露采的最低要求,具一定规模,露采条件较好,应看铁粉的价格,考虑该铁矿的开发利用。
3.4 叶腊石
该叶腊石矿区内已发现三处,均进行采样,现分析如下:
3.4.1 石营子前山叶腊石矿,产于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J3b)地层中,已有一个采坑进行采矿,有的农民已将该矿石运往赤峰古玩市场按雕刻用料出售;叶腊石 呈白、黄、黑条带组成可做各种不同工艺品。为进一步了解其用途,又采取化学样品分析结果:Al2O3 36.59% SiO2 48.86% Fe2O3 1.47% (K2O+Na2O)2.19%,从分析结果看叶腊石矿可用做陶瓷原料。目前该叶腊石矿未进行开发。现有资料控制宽大于10米(仅在采坑内见),延伸长不清。产状:走向NE40°,倾向130°,倾角20°-30°,是白音高老组地层一个层位。
3.4.2 下河北西沟叶腊石矿
该叶腊石矿已有沈阳个体老板划定0.2.Km2地段两处进行开发(留有采坑)送往沈阳某陶瓷厂用,现已退出。勘查采样分析,H7 Al2O3 35.53% SiO2 50.76% Fe2O3 0.98% (K2O+Na2O)2.02%,H8 Al2O3 28.41% SiO2 57.83% Fe2O3 2.66% (K2O+Na2O)2.21% 受NW310°方向断裂破坏,原采坑内全呈角砾状矿石,残留采坑宽25-30米修复道后就可以采矿,有部分条带的叶腊石可做工艺品的原料。
上述三处叶腊石矿均未进行详细勘查工作,其范围,叶腊石的规模,矿层厚度均不十分清楚。
3.5 煤
3.5.1 闫家沟北西煤矿
煤层产于中侏罗统新民组J2x地层内,主要含煤岩性组合为凝灰砾岩,砂岩,粉砂岩,灰黑色页岩,碳质泥岩等夹可采煤层,民间小型开采,现已封井。
3.5.2 邓家沟北煤矿
该煤矿分布于勘查区的东北角是正在开采的永和营子煤矿西延的一部分,煤层产于中侏罗统新民组地层内,其岩性组合同前述,据了解小煤矿已开采几年,均为民采,据开采者介绍在一80米的竖井内有3.0-4.0米厚的可采煤层。经化验热量达3000-4000大卡,后因岩石松散无法支护被迫停采。
3.6 萤石
勘查区内仅见一处萤石矿,产于灰白色酸性火山岩的北东向构造破碎带内,经地表六处旧采坑控制含萤石构造带延伸长达300-350米,宽2-6米,局部变宽可达10米以上,其产状: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近于直立,局部变缓,萤石产于构造破碎带内,呈不规则的条带状,团块状或细脉状,颜色较杂,以紫色和绿色为主,伴有白色、兰色及黑色、呈不规则的分布,在含萤石构造破碎带内,经采样分析:CaF2 37.84% SiO2 42.28% 经选矿可达工业要求。
该萤石矿当年为地方民众进行探采地表留有采坑,断面及矿石堆,目估矿石堆品位可达CaF2 50-60%以上。沟底处脉宽1.2米,经化验品位达87.8%。
附图:内蒙古赤峰市邓家沟铜多金属矿地形地质草图
需要项目详细资料或有任何需求、请联系内蒙古矿业协会秘书长:周立学
联系电话15648678777 18848145558
邮箱:cfzszhou@126.com
同时想加入协会项目库的企业请联系协会将详细资料电子版发给协会。
公司名称:内蒙古矿业协会 | |
网址:http://www.cnmining.cn | 联系人:高伟楠 |
电话:0476-5889788 | 移动电话:15548925145 |
传真: | 邮箱:867610763@qq.com |
详细地址:松山区王府大街东段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三层 |